晓说--华语乐坛三十年(晓说)书评

admin 体育 2024-04-24 54 0

晓说--华语乐坛三十年(晓说)书评

  今天看了晓说,华语乐坛三十年,有些触动。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,有追求有梦想有热情的年代。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,一个可以养育人才的年代。流行音乐开始萌芽,摇滚开始挥洒,想像一群青年在草地上抱着吉他,唱着笑着,流泪着。后来各自成名的乐队,都是那时在传达室,在教室,在休息室,共用一套乐器的青年,他们排着歌,纠着细节,俗事都抛在脑后。青春。

  有两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。一个是高晓松的同学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,半夜来敲他宿舍的门,把他叫到院子里去,把这首他刚听到背下来的歌唱给高听,而高的反应是惊呆了。让我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,听到一首好歌迫不及待去分享,拿着随声听,CD机,mp3塞一个耳机给朋友,而背下来唱给对方听,是一个多么浪漫多么理想主义的形式。这又好像是小学初中的时候,找到一首好诗,默默记诵下来,抄下来给那个知音的人听,然后两个人一起激动地战栗。而现在,都懒得轻易分享诗,歌,文章,怕热情得不到回应,或是表面的迎合。

  第二个片段是当时张楚,许巍,从西安来到北京,圈子里的人都争着去看他们。他们还并不是名人,也没有出唱片,只是‘带了两首歌’。在一个简易录音棚,许巍在录小样,这些年轻的音乐人,还有音乐电台媒体的音乐记者们,都挤在一起在录音棚外面听着。他们住在清华,住在北大,住在中戏,学子自己没有几个钱,却愿意一起养着这些文人,老音乐家做了饭来看望他们。在现在有些不可想象了,听歌都不用花钱的年代,媒体追捧绯闻和负面新闻的年代。

  他说道罗大佑和崔健,不光有政治文化上的意义,更在音乐技术上开创了新的范式。一般的歌都是三段赋比兴,细节勾勒画面感,叙事,抒情。而罗大佑在光阴的故事里,完全没有赋和比,只有兴,全是大段的抽象抒情,却不让人觉得没有细节,因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青春填补着那些细节。多么的对,有些歌曲,包括现在的老男孩,在你的心里有那么多共鸣,曾经的人和事都历历在目,打动到心里去。

  神一样的曲,神一样的词,神一样的人,神一样的唱片,神一样的年代。齐豫的歌,空灵美好辽阔悠;齐秦的人,才貌双全鹤立鸡群;崔健的呐喊嗓音沙哑,许巍苍凉带感,罗大佑就算走音也打动人心。滚石的创办者们怀揣梦想,带着音乐的热情而非纯利益的驱使,支持着这些人,这个时代。

  反观这个年代,浮躁已取代了大多数的热情与梦想吧。像罗大佑所预言的,不希望未来的孩子们都变成电脑儿童,飘来飘去。单纯,良善,正直,梦想,热情,让我永远保有。

  艺术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触碰你的心,让你感觉自己还是一个真正活着的人,在精神上存在着的人。

评论